西欧体育足球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报道

文章内容

体育运动课题研究_体育的课题研究

tamoadmin 2024-06-21
1.如何开展幼儿园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课题研究计划2.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4.快乐体育,,,快乐教学:有关快乐体育教学的课题研究5.体育科

1.如何开展幼儿园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课题研究计划

2.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4.快乐体育,,,快乐教学:有关快乐体育教学的课题研究

5.体育科学研究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如何提高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7.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研究报告怎么写

8.如何提高耐力素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体育运动课题研究_体育的课题研究

一、前言  蹴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它是千年古书上记载的‘蹴鞠’的新生。蹴球运动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在1999年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

二、蹴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

(一)独特的自身特点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

1.简易的场地器材

蹴球运动场地为长10米、宽10米的正方形平坦地面,距离边线设置挡板。在场地的4角各有一个半径为50厘米的扇形区且按逆时针方向分别编号为1、2、3、4,称为发球区;场地正中间有两个同心圆,稍小一点的半径为20厘米,称为停球区,专门用来停放“死球”;稍大一点的半径为2.4米,称为中心圈(要求从发球区发出的球要经过中心圈)。所用球为硬塑实心球,直径10厘米+0.2厘米,重量为920克+10克。球的颜色分红、蓝两种,且1、3号为红色,2、4号为蓝色,通常一种颜色的球为一方队员所拥有。运动中通常要求运动员、球和场地号码一致。蹴球运动由于器材简单,场地面积小,并且运动中器材耗损也几乎为零,因此开展该项运动简便易行。

2.简单的技术基础

蹴球运动主要由脚来完成,通常左脚为支撑脚,右脚为蹴球脚。全过程包括瞄准、靠球、蹴球三个环节。其中瞄准环节是右脚前伸接近本球,脚掌贴地,左脚膝关节微曲,承担身体重量,整个身体成后倾姿势,通过视觉观察,让目标球、本球、右脚尖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靠球环节是将身体重心前移,上支撑脚左脚于右脚左侧后方,脚尖外展,与出球方向成45度夹角,且膝关节微曲,重心回落,右脚脚跟于本球后方着地,当确信三点仍在一条直线上时,右脚掌轻轻靠在球上,注意不能使球发生移动;蹴球环节是支撑脚稳定且稍蹲,右脚脚背紧张并轻轻压住球,从脚跟开始,以小腿带动大腿顺着直线方向适时用力将球蹴出(除回旋球外)。由此可见,蹴球运动方法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一看即会,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对于不同运动基础的人都能开展。

3.文明、高雅的运动方式

蹴球运动是以球的对抗为主,比赛是根据所蹴之球碰击本方或对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以双方谁先到达100分者为胜。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既不需要多快的速度,也不需要多大的力量,运动中也不存在队员之间的身体冲撞。因此蹴球运动是一项文明、高雅、细腻、灵巧的体育运动,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追求健康和长寿为目的,它更注重以人为本,更强调修身养性,更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以和为贵精神。

4.灵活多变的战术

蹴球运动是以所蹴之球碰击对方或本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规则规定:击中对方球且出界得4分,不出界得1分,第一蹴击中一球可获一次连蹴权,击中两球获两次连蹴权,但是如果本球出界则取消连蹴权等。通常情况下,一蹴即能发生很多变化,这就决定了蹴球运动包含着复杂的战术意图和对各种战机的把握以及对战术组合的选择并能根据临场实际迅速地作出有效的战术方案。

5.高度的自娱性

蹴球运动属非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以球的碰撞和位置变化来体现人的竞争。以智力性和战术性为特色,无需身体的剧烈活动,它是个体在运动中培养直觉能力、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个体在运动中寻找自由的本性恢复,培养一种高尚、文明的情趣,建立一种新型的健康快乐的生命价值观。

6.广泛的适应性

蹴球运动属于休闲性运动,所用器材简单,场地占地面积不大,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技术简便易学,体力消耗较小,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都没有特殊要求;室内室外只要场地平整均可进行。

7.较强的健身性

蹴球运动虽然强度不大,但是在运动中却牵涉到了很多肌肉和关节以及神经的运动。首先是视觉神经,通过运动中的观察、瞄准、丈量尺寸和定位等一系列活动,使视觉功能不断得到改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不断得到提高。其次,蹴球动作主要靠下肢来完成,这就使得下肢包括腰、髋、膝、踝等部位关节和肌肉得到锻炼,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起到利关节、活筋骨的作用。再次,蹴球动作要求力量适中、稳定协调,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使身体的平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另外,在蹴球过程中的多次下蹲捡球动作,对人体上下肢的灵敏协调性以及脑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均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内外条件的结合

1.良好的外部条件

《2001—2010年中国体育与发展纲要》提出的“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2]”的指导方针,以及《2002年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做好现有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项目、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4]”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环境基础。

2.充裕的内部条件

在高校有专职体育教师执教,有利于学生清楚正确地学习技术要领;高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这对他们从事民族体育运动提供了时间保证;高等学校的学生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强,接收快,这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更有利于他们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综合功能,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人创造力的迸发,是人智能的飞跃[5]。

三、在高校中推广的可行路径

(一)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上有层次、系统地推广

首先选择少数民族占多数的高等院校,从运动选修课开始介入,让一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先接触了解,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推广再普遍进入公共体育课堂正式教学。再次,通过学生的实习教学或毕业后到地方学校就业,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得蹴球运动以及类似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把蹴球运动列为高校运动会的表演或比赛项目

要发展首先必须得宣传和推广。高校运动会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唯一运动会。在此期间,上至院长,下至啦啦队以及场外观众,目光总是会停留在最精彩的地方和最奇特的运动点。其实,观摩也是一次最好的学习,能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安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观摩比赛,这无疑也是走了一条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推广的捷径。

(三)举办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

校园不仅是育人的好地方,更是熏陶人,重塑人的理想之地,学生知识的广博,除了来自于名师的指点和自身的修炼外,一定程度上还与自己的所见所闻密切相关。举办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传承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定期开展高校民族体育运动会

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传承离不开定期的交流。高校定期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会,不仅有利于相互之间交流感情,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民族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而且更有利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传承。

四、总结

蹴球运动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如今已被列为全国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该项目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鉴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这一艰巨任务,蹴球运动在高等院校推广的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体育选修课和公共体育课堂中开展教学;举办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将蹴球运动列为高校运动会的表演或比赛项目;定期开展民族体育运动会等。只有通过高等院校,蹴球运动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广与传承。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10年院级科研课题(TH1042)。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163.

[2]

[3] baike.baidu.com/view/6220040.htm.2011-9-21.百度.

如何开展幼儿园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课题研究计划

仅供参考

提出背景:由于现在学生身体素质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因缺乏运动而引致的死亡人数,每年超过二百万.。不运动,会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某些疾病和病毒不能得到有效免疫而诱发猝死。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如果小孩不进行足够多的体育锻炼的话,那他们的大脑发育也不会很好,就影响到智力稍微不明显的低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强民才能强国。所以,提出调查

目的意义: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了解高中生的运动情况与身体状况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希望能帮助您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是发展幼儿道德的利器。”民间体育游戏是游戏中的一项极好的项目,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开发和启迪了一代代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它给人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其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那么,我们幼儿园是如何有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呢?下面我做一个浅显的论述:

一、为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我园广泛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2011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响应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我园经过认真斟酌,把民间体育游戏作为发展幼儿体能的一项重要体育竞技运动在我园广泛开展和进行课题研究。

二、 利用主题教学活动与民间体育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将主题教学活动与民间体育游戏相结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在《快乐超市》主题活动中,为让幼儿了解超市中不安全因素并能有效避免,必须加强幼儿在运动中锻炼平衡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组织幼儿开展《小小投包手》活动,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如分散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分散玩,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在分散活动中幼儿非常的有创意,想出了许多的玩沙包的方法,如:围着沙包跳一跳、踢一踢沙包、两人一组投包等。通过这种主题教学活动与民间体育游戏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也让幼儿感受到民间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三、利用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体育游戏的快乐

民间体育游戏性强、简单易学、集游戏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时,常常创设各种情景游戏。例如在《布袋变变变中》中,老师以“妈妈带领孩子散步等生活情节”的身份引导孩子们们观察眼前的材料,并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这些障碍来营救受伤的小动物。这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在民间游戏中,儿童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玩具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因此,民间儿童游戏充满着无穷趣味性,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四、通过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能有力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当前作为独生子女的幼儿,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各种玩具是应有尽有,许多家长没时间或懒的不愿意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导致好多孩子常常是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脑,缺乏主动交往意识和能力。又加之,有的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的坏习惯,对自已喜欢的玩具据为己有,不愿与同伴分享;有的孩子则是“惟我独尊”,喜欢“独大”,不愿意充当“弱小”的角色;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时,有的幼儿总喜欢扮演“老鹰”或“鸡妈妈”,都不愿扮演“小鸡”的角色。这时,教师必须参与并正确引导幼儿,让幼儿学会相互商量,团结合作。

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在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让幼儿学会了生活、学会了交往、学会与同伴竞争合作、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探索创新。同时还能训练幼儿的运动技能,例如:大班开展的“跳皮筋”、“跳绳”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跑和跳跃运动能力的发展;“踩高翘”、“走梅花桩”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 在做“采棉花”的游戏中,小班孩子念琅琅上口的歌谣:齐说:采、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采棉花,采到半夜不回家,找个树墩坐一坐,树墩:“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呀?”采棉花人说:“我害怕”;树墩说:“我送送你吧!”幼儿在对念歌谣时兴趣高涨,很快就进入游戏中。选择配有琅琅上口的歌谣更为适宜,更能激发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从而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由此,我们认为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是正确的选择,今后此项活动将作为我园的办园特色长期开展下去,开出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让民间体育游戏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1990.3:安彦(-),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2008.3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访谈法(调查法)

 2.2.3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3.1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3.2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3.2.1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3.2.2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3.3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3.3.1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3.3.2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3.3.3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4.1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4.1.1宁蒗县民族中学

 4.1.2丽江市第一中学

 4.2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4.2.1宁蒗县民族中学

 4.2.2丽江市第一中学

 4.3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6.1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6.2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6.3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6.4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6.5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6.6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2008.03: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1990.10(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1.08.04-06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2.08.06-07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3.08.07-09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2008.12.20-2009.01.30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2009.02.10-2009.03.01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2009.03.01-2009.03.15论文初稿的完成。

快乐体育,,,快乐教学:有关快乐体育教学的课题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提出研究假设、研究生设计、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成果的发表。

1、选题。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方法和系统方法等,提出自己确定的研究方向内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选择并论证课题,然后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工作的组织形式,掌握必要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拟定研究计划。

2、提出研究假设。所谓的研究假设,是对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当某个研究课题选定后,研究者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出发,对所研究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作出的一种推断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

研究假设应符合以下条件:能够合理地解释原有的理论所能解释的事实和现象;能够解释原有理论不能解释的新的发现;能够明确预言尚未发现的新的事实,为进一步检验假说提供可能性。

3、研究设计。是围绕所选课题制订研究的实施方案。它的内容是对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或主要方法)、研究样本、指标、工具、仪器进行详尽、具体可行的思考和设计,对研究的工作顺序、经费、人员等进行事前的计划安排。

4、收集资料。一般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等,来获取研究中所需要的文献情报资料和新的经验事实。

5、整理分析资料。是对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访问、统计、查阅文献等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的过程,是达到科学理论的必经环节和中间桥梁。在此阶段要运用到许多工具和方法,一般主要有理论工具、思维工具、数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

6、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报告和论文要按照特定的格式要求撰写,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实事求是、语言通畅、用词准确。

7、科研成果的发表。一般情况下,科研成果可以在学术会议、报刊杂志上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发表,也可以以专著的形式公开出版。

体育科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1、解决体育运动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探索该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创造新的理论与方法,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服务。

2、从宏观上研究体育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及体育运动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和规律,为体育运动的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3、研究各种体育手段(运动动作)对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增强人民体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4、研究提高各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充分认识和控制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提高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服务。

5、研究体育教育在对少年儿童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实施基础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为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服务。

6、研究体育的社会价值对大众思想和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及作用。

体育科学研究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要引导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环境下,选择或创造自乐的“玩法”,充分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和探索。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每节课重复练习,学生会感到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兴趣会慢慢消失。如果把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再创造,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游戏化、情境化,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沉浸在角色的欢乐之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如选用与动物动作相联系的青蛙跳、小兔跳、乌龟爬、大象行等练习,穿插一些儿歌、趣味活动,在故事与童话中,边做边说边唱来完成。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教师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稀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至于怎样建造,由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如在投掷活动中,我在教具选择上利用废纸作为主要器材,引导学生制作纸拍、纸飞机、纸球,然后在玩纸拍的过程中探讨如何甩得响,如何把纸飞机飞得远,让他们在“玩纸”中逐步掌握基本技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创新各种玩纸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可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一个部分,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合作小组以4~6名成员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应根据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按高、中、低三个档次组成,但不指明谁优谁差。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合作群体内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

另外,教师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在活动中可以设置一定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四、培养学生情感交流

对低年级的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地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表扬你,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五、体育课要注重面向全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立定跳远活动中,提供几个不同远度的标志线,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远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远度。教师只是起引导、鼓励学生的作用,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教育。

六、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总之,在“快乐体育”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如何提高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中小学体育课题研究方法介绍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05-6-9 11:14:16 文章录入:fenga6

研究设计有两大类,即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一、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体育科研中,对于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研究时间长短,研究对象多少,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把这个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和步骤就叫程序。只有遵循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才能顺利完成研究任务。体育科研程序是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客观规律性的反映和表现。了解和掌握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有助于研究者将主观的努力和客观规律统一

第一章

科研选题

第一节

科研选题的意义和原则

一、科研选题的意义

科研选题就是研究人员有目的、有步骤的选择某一项学科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一般说来,研究人员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选择课题。中小学体育教师最好在自己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学校体育的管理中寻找课题、这样比较熟悉情况,容易找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题目,也容易出成果。

二、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即从体育事业的实践发展需要考虑,从各项体育实

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去选择题目。如学校

体育领域里的体育教学、课外训练、学校体育的管

理中有许多基础理论与应运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又

如,体育教学理论、模式、原则、方法探讨和体育

课的结构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以及学生体育

兴趣和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都是很有意义

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第三节

科研选题的步骤

一个好的选题,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去进行,下面就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做一下简单介绍。

第二章

制定研究计划

第一节

研究的内容

我们一旦有了选题依据,制定了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任务,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着手将这些理论设想转化为实践。在这项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研究进行设计,规定观察的指标,确定样本的含量和抽样方法,最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些过程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概括的说,进行一项研究工作要经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个步骤。

一、研究设计

1、设计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和实验工作之前要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结合统计原理对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制定一个全面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通常将这样的计划称为研究计划。

研究设计有两大类,即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调查设计是指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的计划,它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设计为实验因素在其他因素被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实验效应进行观察的研究计划。

2、设计内容

一个优良的设计能够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可靠的结果。在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中应明确以下几个内容:

(1)调查设计的一些内容

①明确调查目的

调查要有明确目的,否则调查了一些不必要的或不能说明问题的项目,既造成了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浪费,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调查目的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还用注意在客观上的可操作性。

第二节

科研计划的格式

一、体育科研计划书格式

体育科研在进行设计思考之后,应认真撰写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格式很重要,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写研究计划,不仅可以使研究者有合理的思考顺序,也不容易丢失重要的填报内容。

科研计划书的内容主要有:

1、题目;

2、研究中姓名及简历;

3、合作者姓名及简历;

下面,我们示例两份科研计划书。

示例一:

项目主持人情况

项目主要成员情况

示例二:

二、学校体育科研计划撰写的要求

学校体育科研计划应注意撰写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和目的性。

这里的科学性指的是研究计划应按照学校体育科研的要求进行设计。例如,实验对象的选取应具有足够的数量,指标的选取应具有有效性,实验仪器具有标准性,问卷的设计应具有有效性和问句形式选择的适当性等等。

这里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计划应是在可行的基础上的计划,特别是研究设计的撰写应使人一看,就能感到你的研究过程清晰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研究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三章

观察法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了解,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在体育科研工作中,对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体育比赛中的大量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一些体育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探讨,主要采用观察法。

第三节

观察方案的设计(重要)

一、现场观察记录表设计

由于每次的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上就要各自有所侧重。首先要认识观察记录表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没有好的观察表格,就没有好的观察结果。其次,观察表的设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观察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格要有针对性的为观察任务服务,表中所列的观察内容要能反映和包括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核心内容,特别是那些反映专项特点的指标要求不可遗漏和缺少。

800米运动员赛跑技术(速度分配)统计表

足球防守技术临场统计表

平衡木自选动作稳定性统计表

乒乓球比赛技术统计表(进攻型)

三级跳运动员技术战术指标临场观察统计表

二、现场观察记录方法

现场观察记录要求尽量全面、真实、及时,记录方法的设计也是我们应注意的问题。

1、评等法。就是观察者对所观察的对象评定等级,并在预先准备好的表格上画符号,例如,对学生学习的某一技术动作效果的好坏,可以用很好、较好、一般、差、较差五个等级来加以描述。评定法的优点是对观察的现象加以量化,便于进行分析。采取这种方法注意两点:一是在观察前对每个等级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二是观察者的反应速度要快。因此,采用评等法对观察者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在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能迅速对评价对象作出反应。

篮球意识临场统计符号及内容示意

三、体育观察方案示例

示例一:运动负荷的测定

示例二:

示例三:

示例四:

[思考与练习]

1、简述体育科研中运用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2、结合实际设计一份观察法的研究方案。

第四章

调查法

第一节

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的概念和意义

调查法是指研究人员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了解研究对象的各种方式,收集并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进而对之进行科学分析,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人又将这一类方法叫做社会调查法。

调查法是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就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为研究某一问题收集事实材料,进而为处理问题和

第三节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又称书面提问调查法,简称问卷法或函调法。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将调查的问题、项目编制成统一的书面问卷(调查表)形式,对被调查者进行控制式的测量,从而获得对研究问题的量度,了解情况,收集事实材料的一种调查方式。问卷发放的方式一般以邮发为主要途径,通常是将预先印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表)邮发给抽样调查对象,请他们按照要求填写答案,然后如期寄出。它是一种间接的、标准化的调查形式(或具体方法)。问卷调查法在社会学科研究中广泛运用,它也是体育科研中经常采用的具体调查方法。

第五章

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科研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最后程序。科研论文既不是文学作品,又不是科普文章,也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它是表达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知识的科学记录、科学总结等的书面文件。因此,科研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结构和要求。下面将对科研论文的种类、撰写结构和撰写要求进行介绍。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撰写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2、简述撰写体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

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

合作的态度”

。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

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户外体育活

动,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我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

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

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而且,

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但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

质量却不高。

同时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

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

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或停留在计划上,

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

到保证。因此,不论是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实施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

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还是正确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与时间,我们都应将

户外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上来看,

体育运动是幼儿的本能,

是直接受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的规

律所支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

渐形成肯定

\"

自我

\"

的概念,

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自信心,

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

新的活动;

同时,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看,

参加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

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

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

打下基础。但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

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

独门独户,

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

普遍缺乏锻炼。

因此,

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而增强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部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

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我们所界定的“因

地制宜”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有效利用有限的场地及器械组织幼儿开展锻炼,从而发

2

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

*

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水平(中年教师多,理念更新相对于年轻教师较慢)等现状,积

极开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同时以研促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使教师共同观摩

研讨、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理念,最终获得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户外体育活动是指在户外开展的幼儿园体育活动。

(三)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环境的优化,

《纲要》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

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我园在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幼儿的安全、创

设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愉快氛围,牢牢吸引孩子的心;

*

户外体育活动器械及材料的优化:具体表现在有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型体育玩具;

充分挖掘体育器械的潜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玩等方面;

*

教师指导策略的优化,如开展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形式、选择有序的体育活动内容等

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我园将根据场地、器械以及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进行

总体设计。从环境、器械和材料、教师的指导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逐渐形成我园户外体育

活动的样式,使我园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

研究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进一

步促进幼儿体能、体格的发展;

2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本园特色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样式。

3

、通过实验,形成一支具有探索、钻研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

研究内容

1

、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愉悦的心理氛围,良好

的家庭环境。

2

、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器械以及材料: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探索创

新,一物多玩;自力更生,收集废旧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制作体育器材。

3

、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建立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丰富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开

展体育研究课活动。

五、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朝阳幼儿园幼儿园大、中、小班四个班级的全体幼儿。

2.

研究方法:

*

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

3

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教育活动,并根据我园实际,总体设计,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

观察研究法

在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中,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

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实验阶段的发展事实(动作、言语、性格、感知等)进行分析、

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个案研究法

:

建立个案研究制度,并进行追踪记录。

*

文献研究法:从书籍、互联网、以及各种途径学习理论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及步骤

1

研究时间:

2004.9

——

2006.12

2

、研究过程:

*

准备阶段(

2004.9

——

2005.1

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理论,

提高自身对实验方案的认识和开

展实验的水平。建立课题组,论证、修改方案,申报课题立项。

确定实验班级,制订课题计划。

*

实施阶段(

2005.3

——

2006.6

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计划,

进行实验班幼儿的体质、

能力发展情况的测查并统计资料等

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

*

总结阶段(

2006.6

——

2006.12

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鉴定实验成果,完成结束工作。

七、实施保障

幼儿园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成立了以园长为主持人的课题组,

对课题组实行监

控管理,定期学习充实其理论素养,并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有丰

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有市骨干教师、区优秀教师,所撰写论文多次在市、区级

获奖。并根据课题的需要,制定各项研究制度,围绕课题方案,制定进度,有计划地开展实

验。邀请有关专家来园检查指导。建立课题档案、资料库,有专人负责。

八、成果形式

1.

有关论文及经验总结

2.

户外体育活动、游戏设计案例

十、

课题实施情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

1

、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保障课题的正常实施

我园在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

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我们面对幼儿园的现状,

如何提高耐力素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微弱,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体育又多在室外进行,往往经受不住外界条件的引诱和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传统的队列、广播操、跑步等技能练习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练习——巩固——再现,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游戏化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避免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损害,教师采用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因此,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罗杰斯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优化方法,择优学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倡导“发现学习”;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创设情境,愉快学习;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目前,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渐渐多了,如“快乐体育教学”“成功体育教学”“合作教学”“创新教学”等等,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分析的理论性文章,也经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这些都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对于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谋求游戏与教学相通的研究,即教学的游戏化,却没有专门的论述和探讨,所以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选题的意义

1.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及创新与运用游戏到教学中的水平,提高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线教师的创造游戏的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

2.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发现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谋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打好基础。

四、本课题预期目标、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受教育、在游戏中成长。

研究内容

(一)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二)体育教学游戏化设计的研究

(1)自然情景下的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又称自主游戏,在教师创设的自然情景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主游戏,自由游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自由游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拔河、爬竿、踢毽子、丢手娟、老鹰捉小鸡等。

(2)技能、技术类的改装游戏

改装游戏主要是将体育技能、技术以游戏的特点进行包装,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如“双脚连续向前跳”包装为“青蛙过河”;队列变化转化为“孙悟空变魔术”。

(3)自编自导的创新游戏

创新游戏即学生的自创游戏,由学生单独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创编游戏的方法与技巧后,自编游戏,经师生讨论修改,在课堂上由创编者自行导演示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并最终评比,入册。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创编,不断增进了对体育游戏课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游戏内容。

(三)体育游戏在不同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研究

1.教学和游戏的相互结合

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是指在同一目标引导下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之间的相继关系。

(1)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

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并在其经验基础上进行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从而使学习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投掷教学前先“玩纸飞机”;跳跃教学前进行“仿生”游戏等。

(2)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

游戏作为教学的继续,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可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如《认识自己的身体》室内课教学后安排“指部位”游戏;投掷教学后进行“打靶”、“投准”游戏等。

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方案

中山区民生小学

常丽聪 孙家伟

自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每隔五年进行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2004年,教育部对包括辽宁在内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万多名7-1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了体质监测。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以及最重要的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等的持续下滑,其中耐力素质又趋居首位。为此,近年来,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以达到增进学生体能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同行们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在局部和小范围内不能不说是有所成效。然而,在整体和全局上终究尚未遏制和扭转学生体质继续下滑的局面。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体质健康不仅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更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二,本研究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涵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该学说认为,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绝对需要的条件。青少年天性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适应并主动促进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充分体现了我校体育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全新理念。

第三,本研究符合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向全党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号召。本研究就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以增强未来人才体质,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四,本研究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

新课程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以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体育的兴趣为前提,以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逐步学会各种运动技能打好基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益之举,必将对我校乃至我市体育教育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实意义

1、从宏观来看: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系于教育,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体现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针,研究结果必定成为提高人才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一项质有利保障。

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遏制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趋势,提高中小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确立本课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问题解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对不断增强新一代国民体质,提高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微观来看:

一是可使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生成为受益者。即: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活动空间里参与学习和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增强体能,提高素质。

二是从研究者教师本身来讲,研究过程可谓教师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教师更新观念,深入课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无疑是一次有利契机。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四是通过课题的研究交流,能增强我市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尤其是影响体能的耐力素质的提高的重视程度,使之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和研究之中。

目前,省内外还没有同类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小学生耐力素质:是指小学生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小学生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耐力素质包括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而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通常又称为一般耐力,它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可以使学生在长时间内进行运动而不感到疲劳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的方法和实施途径。

三、研究目的

1、通过此研究,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素质,使他们能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2、通过此研究,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此研究,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4、通过此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研究内容

1、探索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2、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

五、研究对象

民生小学1——6年级学生,共计19个班,602名学生。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

1、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2、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资料综述;

3、做好计划准备,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2月)

(一)组织发动:宣传教育,明确目的,营造氛围;

(二)培训引领:更新观念,探索策略,寻找载体;

(三)过程实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搜集资料,分析现状,完善机制,提供支撑,行动研究,解决困惑,反思评价,资源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1、基本思路:

依托学校两年来研发的校本课程成果,从全面开展的篮球群体活动入手,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机制,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好下列任务。

(1)提升认识水平。

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性,提升对课题深入研究的意识。反复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有关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及“健康第一”的内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使全校师生在认识上达成新的共识,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在训练的科学性上理性思考。

① 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提出训练目标;

② 市、区体育教育专家引领,科学落实训练点;

③ 因人而宜制定训练方案,合理选择训练方式并实施有效训练;

④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与现状分析,为实验提供有效详实资料;

⑤ 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

(3)在活动载体上做好文章

① 从学校角度广泛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

② 从学生角度关注载体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可利用价值,保证学生人手有一、两件可从事体育锻炼的用具;

③ 发挥多元载体和特殊载体的不同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④ 校内外活动一体化(寒暑假的利用)。

(4)保持行为的持久性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要开展小学适应教育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满足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要让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要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最广阔的体育锻炼空间,创设最优良的活动环境,创造最优越的人力和物力条件,从提高最重要的耐力素质入手,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掌握受用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健康的体魄。

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向上级学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健康加特长的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2、坚持的理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立足校园,放眼未来,强身益智,和谐发展。

3、主要观点:

(1)强化机制管理,把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研究的脉搏。

(2)通过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血氧供应充分,再加上有充足的能量物质的供应,成为其它素质(力量、速度、灵敏等)发展的基础,进而可以促进其它素质发展。

(3)耐力素质是一种健康心理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凭靠健康的心理和富有耐力的良好体质,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成功机率提供支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全面收集、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八、课题预期成果

1、撰写系统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个体、群体活动及课例展示。

2、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探索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体魄的人才基础。

九、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本课题负责人程岩是一位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较高理论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校长,历来都把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摆在与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抓好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组成员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善于学习研究的队伍,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条件保障

学校设有资源优越的塑料操场、室内体育馆以及各种活动设施、器械,可以满足全校学生开展不同体育活动的需要;先进的设备资源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声像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3、资金保障

学校每年都计划投资,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械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补充教学及活动所需,为参与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经费,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资金上能给予充分的保障。

4、措施保障

(1)加大管理力度,合理组织实施,从组织管理上给予保障;

(2)健全制度,落实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上提供保障;

(3)设计有效载体,创新活动方式,从内容形式上提供保障;

(4)科学安排活动,保证活动时间,从时空条件上提供活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