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体育足球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篮球赛事

文章内容

中超zhuanghu_中超转播平台

tamoadmin 2024-07-19
1.关于长春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情况介绍,以及长春市的历史背景。2.古诗中有”多情”涵义的诗句有哪些3.论语中有关仁和礼的句子,配上译文4.庄子提出的修养方

1.关于长春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情况介绍,以及长春市的历史背景。

2.古诗中有”多情”涵义的诗句有哪些

3.论语中有关仁和礼的句子,配上译文

4.庄子提出的修养方法

中超zhuanghu_中超转播平台

核心提示:“在伟人故乡中山,名字叫中山的有4人,叫声‘孙文’,还有3人应声,名字叫逸仙的也有1人,因孙中山而名闻天下的翠亨村,今已无孙姓人居住。”最近,据新华社报道,王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姓。不少读者读了这则消息后,纷纷询问,中山的姓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日前,记者访了市公安局户政科,并展开了姓氏调查,发现中山市不少人的姓名具有中山特色。

大姓十年排位变化微小

据市公安局户政科统计,目前全市户籍人口为142.4万(以下统计的人口数量,全为户籍人口),有674个姓氏,按人口数量统计,排在前100位的姓氏分别是:梁、黄、陈、吴、李、林、何、冯、刘、杨、张、郑、罗、郭、周、卢、苏、黎、谭、高、胡、麦、邓、袁、王、蔡、欧、叶(以上姓氏人口超1万人)、余、冼、萧、钟、徐、区、阮、朱、廖、杜、肖、伍、潘、谢、关、曾、彭、孙、马、方、赵、霍、许、程、甘、雷、陆、欧阳、岑、温、古、汤、唐、蒋、严、邱、赖、崔、洪、范、魏、曹、吕、侯、莫、简、韦、龚、缪、蓝、樊、邹、邝、招、宋、董、颜、江、文、司徒、姚、龙、翁、戴、毛、覃、汪、任、石、容、游、孔。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有姓氏502个,其中超万人以上的大姓有梁、黄、陈、吴、李、林、何、冯、刘、郑、杨、郭、罗、周、张、卢、苏、萧、黎、谭、高、麦、袁、胡、邓、欧等26个。此次统计显示,10多年间,中山市人口超过1万人的姓氏中,只增加了“叶”姓,其中不少姓氏排位则发生了微小变化,如陈姓由原来第3位升为第2位,杨姓从第11位前进到第10位,张姓从第15位跃居第11位等。

据户籍管理部门分析,发生这样微小的变化,一是因为各姓氏外来迁入人口数量不同,二是因为各姓氏原有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同;另外,此次调查比上次调查中山市多了170多个姓氏,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户籍人口的签入,这两种变化纯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中山百家姓与全国差别明显

通过中山两次调查位列前100名的姓氏的结果和全国现在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特点也有很大区别。相同点在于,不少姓氏在中山是大姓,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大姓,如王、梁、李、黄、陈、吴等姓氏。

不同点则有多个,一是在全国姓氏位列靠前的姓氏,在中山市未必位列靠前,反之亦然。如在全国人口位列第1位和第8位的姓氏王、赵,在中山市只能排到第22位和49位,而在中山市人口分别位列第1位和第8位的梁、冯,在全国则分别位列第22位和第28位;能排进全国姓氏“百强”的于、白、尹、闫等姓氏,在中山市却排不进“百强”;反之,则有冼、欧阳、缪、蓝、司徒等姓氏,在全国范围来说,比较少见,而在中山市位列则都进入了前100位。

有关人士分析,这是由于中山市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据中山地方志记载,中山市尽管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古代香山境内生息,但从秦至隋唐时期,香山境内一直人口稀少。直至宋代由于广东以北长期战乱,大批移民南下,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进入香山的高潮,使当时全县人口超过万户;此后明、清两朝,民国和解放后的不同时期,都先后形成外来移民高潮。上述数次移民高潮中,大多数都来自黄河以南省份和附近地区,而有些姓氏从全国范围内看就是在南方、甚至在广东分布得多,而中山则属于这个大范围内,所以姓氏组成和各自数量会形成和全国不一样的特点。

前100位姓占总人口逾九成

据了解,在全市674个姓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3个姓氏,分别是:梁、黄、陈;人口在5万到10万之间的姓氏有4个,分别是:吴、李、林、何;人口在1到5万的姓氏有21个,分别是:冯、刘、杨、张、郑、罗、郭、周、卢、苏、黎、谭、高、胡、麦、邓、袁、王、蔡、欧、叶。

人口在5001到1万的姓氏有23个,分别是:余、冼、萧、钟、徐、区、阮、朱、廖、杜、肖、伍、潘、谢、关、曾、彭、孙、马、方、赵、霍、许。

人口在1001人到5000人的姓氏有40个,分别是:程、甘、雷、陆、欧阳、岑、温、古、汤、唐、蒋、严、邱、赖、崔、洪、魏、曹、吕、侯、莫、简、韦、龚、缪、蓝、樊、邹、邝、招、宋、董、颜、江、文、司徒、姚、龙、翁、戴。

人口在500到1000人的有:毛、覃、汪、任、石、容、游、孔、凌、沈、丁、庞、章、薛、秦、骆、詹、劳、傅、韩、贺、屈、尹、谈、原、梅、连、钱、熊、卓、夏,共31个姓氏。

人口在100到499人的有:聂、利、柯、殷、练、易、施、柳、万、布、田、丘、白、芦、顾、蒙、陶、金、付、佘、庄、姜、甄、中、康、戚、巫、左、邬、于、符、车、饶、邵、尚、翟、段、成、植、向、仇、宁、盘、贾、辛、全、孟、英、管、鲍、童、鲁、官、幸、纪、倪、候、尤、涂、焦、刁、吉、禤、伦、祝、诸、俞、包、喻、舒,70个姓氏。

其中人口数量排在前10位的姓氏,人口数量共计为81.6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7.31%;人口数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人口数量共计为138.6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5%,而全国人口数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4.77%.

中山“少数姓”共有480个

据统计,人口数量在100人以下的有480个姓氏。人口在50到100人的有41个姓,人口在10到49人的姓氏有123个姓。人口少于10人的姓有317个,其中人口在5至9人的有66个姓氏,人口在3至4人的有67个姓,人口是2人的姓氏有50个姓氏,人口只有1人的姓氏有126个姓氏。

五大姓占部分镇区人口一半

据了解,全市前三大姓梁、黄、陈姓总人口分别是15.89万、11.99万和10.66万,分别占全市人口的11.16%、8.41%和7.49%,而全国前三大姓王、李、张姓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分别为7.25%、7.19%和6.83%.全市十大姓中其他七大姓吴、李、林、何、冯、刘、杨人口数量分别是8.99万、8.07万、5.65万、5.43万、4.00万、3.99万、3.20万,分别占全市人口的6.31%、5.67%、4.00%、3.81%、2.80%、2.80%和2.25%.其中梁姓分布比较集中的镇区有黄圃、小榄、民众、港口、东升、横栏、坦洲和石岐等镇区,在当地的人口分别是1.49万、1.41万、1.28万、1.27万、1.28万、1.13万、1.10万和1.03万;黄姓分布比较集中的镇区则是石岐、黄圃、古镇、横栏、小榄、民众和西区;陈姓分布集中的镇区有石岐、小榄、黄圃、民众、坦洲、东区和火炬区。其他大姓在全市的分布则各有不同。

据统计,在神湾、南区、横栏、南头等镇区,位列前5名的梁、黄、陈、吴、李5个姓氏,在当地的人口比例都分别有35%到55%左右。

关于长春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情况介绍,以及长春市的历史背景。

①在北京保利第24期精品拍卖会上,衢州籍画家张吉利的水墨作品《归》以人民币4.5万元(每平尺1.2万)的价格成交。

②2014年10月26日,商会艺术顾问衢籍画家张吉利老师的水墨作品《中国莲》在北京保利第28期精品拍卖会上以人民币6.9万元(每平尺1.5万)的价格成交。这是首位衢籍当代画家连续两次在保利拍卖会上获得成功。 画家张吉利已完成再生综合系列、消极的力量油画系列和水墨系列、非观念无意象水墨系列和摄影系列。张吉利在学生时代就参与我国85新潮艺术的创作与实践,作品《梦》、《红梅少女》参加在加拿大举办的世界艺术院校作品展。他极力主张创新,消极西方观念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笔墨,对东西方艺术形式及技术兼收并蓄,对现代与传统的艺术观念都持不妥协态度。其水墨作品在中国水墨画界注入了激动并提供令水墨与公众的想象得到最终解放的冲击。

张吉利“后新文人画”的个性语言和艺术价值

艺术个性成熟与否,固然有诸多不同的标准,而明确并自觉的个性化绘画语言的确立,是衡量绘画艺术创作和价值的最为重要的标准。

由于艺术的本质必须不断透过形式来实现自我,艺术就不得不从已经存在的传统体系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进而以新的形式延续存在。

画家张吉利自中国的85艺术新潮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地探索中国水墨艺术的个性化语言,努力在消解中国传统笔墨和西方绘画构成及色彩的实验中求得突破和重生,几经曲折,终于在其知天命之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当代艺术界逐步得到关注和认可。

一、艺术家的天赋和个性

1. 学生时代的创作基础和能力

1963年出生的张吉利在孩童时期就展示出绘画的天赋,11岁时就创作了作品《送拥军柴》、《刷红纸的小工厂》,作品先后参加了地区美展和“15年浙江省全省美术大展”。1981年,年仅18岁的他就创作的连环画《玫瑰色的花伞下》(附图1)

,并以钢笔和水墨结合的形式,充分表现了故事中的场景和氛围,初显其运用水墨的能力和偏爱创造的个性。年,张吉利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众多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1985年在基础课学习时期就创作了水墨作品《红梅少女》、《梦》,1986年创作了水墨作品《女人》(附图2)

,其中作品《女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更多的运用象征的巫术性符号,探讨被中国传统文人画掩盖、忽略的神秘主义文化传统,同时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精神的艺术创造,自觉的介入了中国的85’新潮艺术的行列,1987年的毕业创作《昨天》和一系列的水墨创作,更像是离弦之箭,创作一发难收。在这期间的《门》、《老友-致波德莱尔》、《彼岸》(附图3)等作品的创作理念,已远远走在当时中国美术创作队伍的前列了。

2.北漂时期的个性语言探索

2003年,已经40岁的张吉利到了北京,客居香山。在娜琪的《点击香山文化部落》一书中,详细描写了张吉利创办北京艺术3号院的初衷和过程。纯粹的艺术追求和个性中热爱清净特质,使他没费劲地避开了风靡一时的照搬西方后现代艺术形式轮番上阵表演的中国观念艺术魔圈,选择了水墨个性语言的探索。一系列“非观念无意象”水墨作品的反复实验,为其获得成熟的表现语言打下了蜕变的基础,而长期依山而居的幽静生活,更是他日后作品超然脱俗的创作源泉。2007年,他进驻宋庄,参加一系列当代艺术活动,极具特色的水墨作品为其在传统与时尚抗衡的夹缝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可辨性绘画语言

1.与经典水墨语言的比较

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水墨作品,观察其用笔用墨是直观辨识画家的先决条件,也是比较画家艺术个性的试金石。齐白石的一语惊天: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明代徐渭、清代八大山人和民国张大千都是语言辨识度非常强烈的艺术大师,他们的墨色运用特征与个性特质及其吻合:徐渭潇洒利落(附图4),八大圆润厚重(附图5),张大千华丽流觞(附图6)......用笔用墨合乎谢赫六法之首要“气韵生动”,用线为气,用墨为韵,“气韵生动”是评价艺术的价值和艺术品的格调千古不变的法宝和准则,个性的绘画语言的评判主要的是表现在直观的墨色上。

张吉利水墨语言可辨性强,墨色沉静而空灵,气韵生动(附图7、附图8)技术层面与前辈经典水墨画家相比较,有两大区别,其一,前辈画家墨随笔现,先水后笔再墨;而张氏笔随墨现,先墨后笔再水。其二,前辈画家的气韵依附于笔,七笔二墨一水;张氏的气韵依附于水,七水二墨一笔。视觉层面与前辈经典水墨画家相比较,也有两大区别:一是画面肌理、质感、气氛建立在墨色的细微差异上,而前辈画家是建立在用笔的变化上;二是画面色调的确立建立在视觉色彩的变化上,而前辈画家画面色调建立在心理上。相比之下,孰是孰非,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承和流变的结果,很难一言以蔽之。

2.与当下水墨语言的比较

在国际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世界文化的交融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形成及其微妙的现状。当下中国水墨画界流派纷杂,但有四种流派占居当下中国水墨界主要的位置,以时间维度排列是:1,仿古画派2,新文人画3,抽象水墨4,观念水墨。其中,仿古和新文人画在绘画语言上比较古代水墨画,水墨语言不仅没有突破和发展,更多是模仿和退化;抽象水墨在技法和材料运用上比之古代绘画有很大的突破,但形式上与西方抽象绘画近视,呈无厘头状况;观念绘画的水墨语言不确定,而且在观念艺术中,观念第一,符号第二,语言和技法次之,甚至可以忽略。

和以上四种中国当下水墨现状的各类流派的比较,张吉利的水墨语言的建立,很难归类其中一类,更多是涵盖了一些流派的语言和技法,特别是抽象水墨。如果一定需要界定,可以是抽象水墨对文人绘画的介入,可以称为“后新文人”水墨。

三、各时期“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1.文人画的特征

文人参与绘事在魏晋时期即已发生,而到北宋苏轼才明确提出“文人画”的概念,以区别青绿山水和重彩人物花鸟画。文人画的哲学基础是儒释道思想,其绘画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意性,尚意尚韵。《周易》的“立象以尽意”、庄玄的“得意忘象”的精神对古代文人绘画影响深远。如果说谢赫的“六法”提出 “气韵生动”还顾及形神并重,那么荆浩的《笔法记》提出“气、韵、景、思、笔、墨”就更为强调气韵墨章和心意了,不求形似、忽略形似、追求物象之外的性灵、意趣、平淡天真的韵味。到了元四家写“胸中之丘壑”、“不求形似,聊以自乐”标志了文人画的成熟。

(2)书写性,书画同源。文人画注重书法用笔,强调“骨法用笔”追求纵横逸笔,力遒韵雅,气韵生动。宋代尚意书法摆脱了唐代书风的森严法度,重书写性并要求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画写物外形,书传画外意。

(3)重水墨轻色彩,留白、论品。文人画注重水墨和他们同是书法家用笔用墨密切相关,不仅是材质上水墨相通,更多是文人画书写性的需要。水墨“黑白”是文人画哲学的基础,是庄、玄、禅和儒家心学的共同价值取向画中留白,以一担十,以少胜多,简淡的水墨是无限可能的色彩变化。文人画追不拘常法,鄙视描摹之作,追求“逸格”。

(4)空灵性,虚拟性。“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景生”,曲径通幽,移步换景,韵味无穷,虚实相生,是文人水墨的特殊审美。

2.“文人画”、“新文人画”和“后新文人画”的比较

“文人画”发展到近现代,黄宾虹的绘画(附图9)是一个分水岭。黄宾虹时代是中国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被民国、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时代,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毛笔作为几千年的书写工具让位于钢笔、铅笔和圆珠笔,古代的诗书画印已渐衰微。国门渐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时的中国艺术家。同时,西方现代绘画的观念和技法很快被中国艺术家们吸收、消化,“文人画”在黄宾虹吸收法国“后印象派”点彩绘画层层点染的基础上,由“直抒胸中逸气”发展到“浑厚华滋”的多遍反复制作技术上,从此“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划上了句号。

中国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造成继“文人画”衰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艺术空白,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门再次打开后,“新文人画”才开始以维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价值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新文人画”是当代知识分子参与现实变革,在新历程中的自我反思中,选择传统文人画的形式,进行与西方现代观念艺术碰撞的不妥协的选择。但是“新文人画”(附图10)的艺术语言更多的是继承传统文人画技法和表现方式,形式的现代感不及现代水墨,时代感又不及现实主义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文人画”在20世纪后期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出于中国文人对中国艺术模仿西方艺术(包括前苏联)的现状的批判和否定。

如果说“新文人画”是对世界一体化进程初期时文化上的一种消极保守的抵触,那么,“后新文人画”是国际化进程中期时文化上的积极的交融。“后新文人画”是新时代知识分子以水墨为载体,以视觉直观为手段,以关注全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面貌为己任,服务于社会文化精英,参与后现代文明的文化建设。它不同于古代“文人画”的“晚年独爱静,万事不关心”,也不同于现代的“新文人画”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后新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和价值取向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推行市场化经济的改革,给“后新文人画”提供了产生和发展的大环境。在这大环境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中国艺术家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结构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和组合。艺术家也前无先例的关注语境和市场,“符号化”和“可识别性特征”成为各领域艺术家能在行业内和市场中确定身份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高端艺术品消费者选择艺术品的先决条件。

但“后新文人画”毕竟还是文人画范畴,保持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首先,要求画家是文化人,对当下有人文的关怀;其次,要求画家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作品的原创性;其三,要求画家是用水墨形式来完成作品。以上三点是评判文人画的基本底线,但各个时期的文人画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价值取向。“后新文人画”的重要艺术特征表现在“符号信息化”和“制作技术化”,价值取向“精英性”和“市场性”。

四、张吉利“后新文人画”的艺术价值

1.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严谨的创作精神

文人画家的人文关怀表现在其创作的题材选择和对题材关注的角度上,或隐晦或直观的表现出文人画家对社会、自然以及人文的态度。张吉利的“后新文人画”题材选择宽泛,局限性小,消除山水、花鸟、人物的题材区分界限,更是关注表现题材的元素选择。有关注两岸回归题材的《握手》(2005年),有关注生命题材的《生命的变化》(2005年)(附图11)、《生命如水如雪如冰》(2006年),有关注环保题材的《打捞》(2004年),有关注大自然题材的《春夏秋冬组画》、《夜》(2012年),有关注历史和神话题材的《山鬼》、《老子出关,紫气东来》(2013年),有关注当下社会精神层面题材的《玩鸟男孩》(2008年)、《青山依旧》、《归》(2013年)等等。

严谨的原创性和作品的唯一性是张吉利水墨创作的基本要求。他极力反对没有时代精神的仿古作风和无限的单一复制的商业行为,倡导艺术家真实对待生活,真诚对待消费者,鄙视和反对欺世的江湖作风。

2.抽象水墨和写实图式的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

张吉利“后新文人画”的艺术表现方式,主要用抽象水墨和写实图式结合的形式。吸取和学习齐白石的“太虚欺世,太实媚俗”朴素的文人绘画经验和观念,在抽象水墨中加入写实图式作为引子,激发观众的想象,提供水墨与观众的想象得到最终解放的冲击。

列举几幅张吉利的作品来分析其艺术表现方法:

(1)作品《山鬼》,2013年创作。(附图12)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创作了水墨作品《山鬼》,选择山石、云霭、山鬼、豹子、狸猫作为视觉元素,其中山鬼、豹子和狸猫是写实图式,山石、云霭是抽象元素。整个画面以抽象的墨色表达山鬼生存环境和烘托爱情悲剧的气氛,几乎占据画面的十分之九;十分之一是画引子,那就是写实的山鬼、豹子和狸猫,观众从引子进入画的场子,尔后的种种不同的感受和联想是基于观众个体的,画家最少程度干预观众的想象。

(2)作品《夏》,2012年创作(附图13)

《夏》是组画“春夏秋冬”之一,是关注大自然题材的水墨作品。画面用抽象的水墨和留白做场子,飞鸟群和竹林做画引子。画家只是提供有“风”啸“林”动的墨色,提供激发观众联想的场子。

(2)作品《青山依旧》,2013年创作(附图14)

这是一幅关注生命主题的水墨佳作,画引子是书法“青山依旧”四字,场子是肌理丰富的抽象水墨,肌理和水墨层次是营造场子氛围的元素。相信每个观众会对这幅画都有所感触,每个人的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及人生态度都会对这幅画产生不同的共鸣和最大的想象。

(4)《老子出关,紫气东来》,2013年创作(附图15)

“老子出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画家选用这题材,关注的是从这典故延生出的“紫气东来”的所比所兴,通过生动的水墨气韵激发观众对“吉运之兆”渴望的联想。画家用陈洪绶的“老子”、“书童”图式为引,以大幅面的抽象水墨为场,激发观众对“紫气”气场的充分想象。

(5)《归》,2013年创作(附图16)

这幅作品是画家个人价值取向的描述,面对苍茫的宇宙,人类往往不能充分知觉其生存的环境以及自身的能力,逐使生命陷于茫昧的偏执之中,迷失了本初的使命和方向。然而,人生的茫昧不是必然的,在特殊的机缘,诸如生离之哀、死别之恸、名利之苦、富贵之幻等突来的激荡之下,往往能扯断生命与俗情间的脐带,使自己在天地寥廓、四顾茫然中重新谛视生命和“回归”的机会。作品《归》是通过“牧童牵牛回家”这图式,引入观众穿过“有竹人家”,进入淡泊虚灵的境地。

这是一幅用“后新文人画”手法,激发观众从人生的茫昧、忧患中超转出来,向淡泊虚灵转移,在宁静之地求得精神安顿的佳作。

3.个性化语言

前面我们已详细分析过张吉利其极具个性的水墨语言的特质,这里,就其个性化语言在其艺术价值体系中的重要性作一简单阐述:

艺术个性语言的成熟,标志着艺术家综合能力的升华,它有一个直观可比的参照体系,在超具象到纯抽象语言排列的“色谱”中,反复活跃、呈现在谱中某段某点上,同时与周边谱点有明显的差异,并且要求史无前例,如此,个性化语言才有价值。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以前没见过”的绘画风格微乎其微,哪怕有一点“创新”和“突破”,其艺术价值也不言而喻,更可况是识别性很强的艺术风格。

张吉利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绘画语言中“墨色”的个性和“后新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上,它是在后浪推前浪的艺术历史长河中识别他的重要根据。

4.作品市场定位和市场潜力

在中国艺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艺术家和艺术市场的磨合逐趋完善之际,艺术家主动介入市场,在市场中找到艺术品的定位,认同艺术品消费的价值,协助艺术经纪团体(个人)开发市场潜力,反馈有效的消费信息,遵守艺术品市场法则,如此等等,都是当代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自觉和完善的过程。

张吉利“后新文人画”的市场定位是:为新时代知识分子、有文化艺术认知经验的成功人士和中产阶级、艺术品收藏家和爱好者打造可供欣赏和收藏的艺术精品。

张吉利从事艺术创作40年,其作品艺术个性突出,是最具潜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刚刚投放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是投资的原始股,相信对其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会逐年攀高。

古诗中有”多情”涵义的诗句有哪些

历史沿革

远古

长春这片沃土,远在四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繁衍。

1951年,长春地区的榆树市发现人骨化石证明,早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已进入了智人阶段,属母系氏族社会初期。

年,农安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遗址,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进入着装时代,原始农业也已经很发达。

古代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4]

唐朝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4]

清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4]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近代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伪满遗迹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4]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现代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

1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4]

城市精神

宽容大气、自强不息

经济总量

2011年长春全市GDP实现4040亿元,增长15.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00亿元,增长4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3亿元,增长56.5%;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000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按新口径累计完成2450

亿元,同比增长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400元和7400元,分别增长14%和1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文化艺术

长春方言

长春方言分古典方言和近代方言两个发展阶段。

古典长春方言来源于古老的肃慎语以及后来的古扶余语和辽东古汉语。清中叶之前一直是满洲国语的正音地区,随着近代长春的崛起逐渐与闯关东的河北、山东方言相混合,满洲国语正音遂消失。

近代长春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吉长方言长哈小片,起源于大量的河北,山东移民与原关外汉人和满族人语言的混合。由于长春在建国后大量各地移民融入,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较东北大部分地区为轻,即更接近普通话的特点,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普通话普及程度排名前列的。

体育事业

2007年1月28日-2月4日,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长春举办。这是亚洲冬季运动史上规模最大、参

2007年长春亚冬会

加国家和地区最广、参赛运动员最多、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届冰雪体育盛会。50多年来,长春培养出不计其数的体育人才,陈静、李佳军、王春露、小杨阳、王皓、孙军……灿若星辰、不胜枚举。2007年11月14日夜晚,长春队在客场4:1击败深圳夺冠!长春亚泰,成为中超历史上第五只获得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冠军的球队!永远铭记这一泪水汹涌澎湃的历史时刻!

长春亚冬会为亚洲冬季运动创造了一个新纪录。实现了45个成员大团圆——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的大团圆是每一个人共同的心愿。从2002年10月长春申办成功之日起,亚冬会组委会就一直为之不懈地努力,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城市文化

亚冬会——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城市

**节——长春国际**节

动漫节——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

汽车展——长春国际车展

冰雪节——长春国际冰雪节

消夏节——长春国际消夏节

滑雪节——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

农博会——长春农业博览会

汽博会——长春汽车博览会

东博会——东北亚经济贸易博览会

教育展——长春国际教育展

雕塑展——长春世界雕塑展

编辑本段教育

长春市是中国科技文化名城,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的摇篮。拥有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全市有科研院所100多个,高等院校39所,国家重点科研开放实验室19个,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人,科研实力在 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光学、精密仪器、生物制品、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旅游

东方底特律,长春汽车城

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

长春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城市。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开发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长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78%,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不仅市区绿树成荫,就连城市周边也是绿色的海洋,环城高速公路两侧90公里长、550米宽的绿化带,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距市区9 公里、面积478.7平方公里的净月新区和“净月潭森林公园”,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长春一片巨大的“肺叶”,使长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样,这里有最好的阳光、空气和水。长春还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农安辽代古塔,许多日伪时期的遗迹,有中国现存三大帝王宫殿之一的伪满皇宫和八大部。冬季冰雪旅游更是长春的热点,在这里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参加雪地汽车拉力赛,还可以欣赏冰雕、雪雕等各类冰雪艺术品。

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春市东南12公里处,是一处群山环抱,森林茂密的水库游览区,因其与台湾的日月潭相对应而得其名。八十年代末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净月潭风景区具有冬雪夏爽,集湖、林、山、田为一身的独特风貌。潭水面积有4.3平方公里,水面宽阔且清澈似镜,整个景区可分为月潭水光、潭北山色、潭南林海、潭东田舍四个部分。 

长春动植物园

长春动植物公园位于长春市东南部,人民大街东侧500米,距市中心人民广场3公里远,占地面积74公顷

绿树成荫

公园始建于1938年的日伪时期,194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当时以其面积之大,展出的动植物品种之多,号称“”,兴盛一时。长春解放前夕遭到严重破坏,解放时已成为一片废墟。解放后,多次拔专款修建基础设施,年开始全面恢复建设,1987年9月15日正式开园。

公园内地型复杂,人工湖将公园分成三个自然部份。园的西部以高30米的人工山为主体,山上栽植了产于长白山的树木;东部以动物展区为主;北部以大型游乐园和花卉温室生产区为主。

长春世界风景园

长春世界风景园位于长春市二道区劝农山镇,占地138公顷。园内汇集了世界上近四十个国家、近百个著名人文、自然景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微缩景观公园。

“游一园之景、观世界风光”,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代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东方与西方风格各异的景观与建筑,感受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领略到世界各地的秀美风光。在这里四季都有美景可赏,春踏芳草地,夏游碧波池,秋赏长娥月,冬登风雪楼。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占地92公顷,位于市区主干道人民大街南端,园内地形起伏,11公顷湖水更添灵气,西方

伪满皇宫

造园学说与现代规划理念结合,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使公园别具神韵与风,雕塑公园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特别奖。由叶毓山、潘鹤、程允贤、王克庆、曹春生共同创作完成的大型组雕《友谊·和平·春天》,主雕高29.5米,造型精美,气势壮观。荣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七届雕塑展的全部作品,永远在园内展出。这些作品有反映爱斯基摩文化、玛雅文化、毛利文化、印度文化、东方文化的,也有写实的、抽象的、现代的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整个雕塑公园以其作品涵盖面之广、风格之多样、材质之丰富,充分展现其独有的个性——世界性,并在国内外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长春**城

长春**城始建于一九九一年,九二年七月初步建成开放,九四年七月形成规模。规划面积三十六公顷,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场所和拍摄基地,为长春市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国际性城市服务。长春**城隶属于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

东方好莱坞,长影世纪城

借鉴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游乐园的精华,长春**制片厂在位于长春市净月潭风景区西侧,毗邻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方,建造一个集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特效**于一园,为世界独有、令人称奇的**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世纪城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4月23日开工,占地30公顷。

长影世纪城是我国首家**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主题公园,堪称东方好莱坞。

最后的皇宫——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在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州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宫廷遗址型博物馆,现已成为全国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点

净月潭 ——亚洲最的人工森林公园;伪满皇宫博物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南湖公园;长影世纪城 ——东方好莱坞;长春**城;般若寺;吊水壶风景旅游区;长春**宫;农安古塔;长春动植物公园;莲花山滑雪场;卡伦湖;伪满洲国院旧址;净月潭滑雪场;德惠观光;旧八大部;长春世界风景园 ——东北最大的微缩景观公园;双阳湖;九台冰灯大观园;宽城兰家度村;世纪城园;胜利公园;新立城水库;百国兴隆寺;辽黄龙府遗址;长春以马内利大教堂;长春书山广场。

特色餐饮

长春美食融南北大菜,东西风味,集川、鲁、京等各大菜之精华,尤以本地山野风味最具特色,而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长春的名菜多以长白山的人参、鹿茸、熊掌、飞龙、雪蛤、松茸蘑等珍稀产品为原料,经科学配膳,精工烹调而成,药膳结合,颇负盛誉。其中长白山珍宴、雪衣豆沙、梅花鹿宴、翡翠人参茅台鸡、红花熊掌等最负盛名。

此外,长春饭店的吉林风味菜、龙家堡白肉血肠,长春市北京大街23号的农家饭庄、农安的五香熏鱼肉等在国内也都享有盛名。

特色菜及小吃还包括东北家常熬鱼、红烧丸子、满族八大碗、人参汽锅鸡、烧鹿尾、羊肉烧芸豆、朝鲜冷面、回宝珍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渍菜白肉火锅等。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可以吃到很多有当地特色的小吃,如麻辣烫、酸辣粉、炒粉、烤蒜、豆腐串、烤馒头、打糕、朝鲜咸菜、狗肉、明太鱼等,都很不错。

长春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当地人却有冬吃冰棍、吃冻饺子和冻水果的习俗,这恐怕在南方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吧!

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招牌食品有

干豆腐串

即是把干豆腐穿成串,辅以鸡汤,或炖或熏,朴实的豆腐便染上了鸡肉的鲜香。而又以老韩头豆腐串最为有名。豆付串在长春曾经满街都是。后来在主要街道管制了一下小摊小贩,现在就只能在副食店以及街上的食品窗口寻找了。一般都是熏制的0.2元一串。走在热闹的街头,偶尔也会发现小锅煮的鸡汤豆腐串。分量小,味道也更清淡一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各种调料。

价格也稍微便宜一些:0.1元/串

熏肉大饼

特制的油饼如袋子般包上熏出来的肉末,加上葱、酱等调料。饼脆肉香。发源于四平的李连贵熏肉大饼已在长春遍地开花。各种名目的同类食品也枝深叶茂。以熏肉大饼命名的小吃、饭店遍及全市。

可以到街市上买这样的小吃,一般1元一张或者去几个列此名目的小店隆重地吃上一顿。不过价格可能要稍贵一些了。

酱骨头

酱骨头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在长春的繁华路段占据长长的一条街。现在只有一家王记酱骨头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这种酱骨头分为脊骨和棒骨两种。脊骨吃肉、棒骨吸髓,香腻十足。这店里的土豆酱也是用酱骨头汤做成的,很有特色。

 长春素有“汽车城”、“**城”、“科技文化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誉。是中国汽车、**、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

坐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型国有铁路客车制造企业,是铁道部工业总公司所属从事机车车辆制造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及地铁电动客车的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年生产客车数量最大的制造工厂。

长春现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长春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均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长春科技教育基础雄厚,拥有普通高等院校三十二所,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一百多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十五位,在光学电子、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坐落在长春西南城区的长春**制片厂是新中国**事业的“摇篮”,为弘扬**文化,长春市自九二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长春国际**节CHANGCHU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C.I.F.F),邀请国内外**界知名人士和**厂商汇聚长春,共创**辉煌。

长春的展会实力雄厚,其中包括每年举办的东北亚经济贸易投资博览会、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等。

长春的绿化居于亚洲大城市之冠,市区绿化覆盖率达接近80%,夏季绿树成荫,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著名的净月潭森林旅游区总面积478.7平方公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市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热线。

长春是沿边开放城市,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城市有关优惠政策。包括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兴隆综合国家保税区、图们江国际合作示范区等。

2007年,长春成功举办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届冬季亚运会中,亚奥理事会的45个成员都有参与,是历届冬季亚运中首次的“大团圆”。

2007年,长春获得“最有人情味城市”的殊荣。

2008年,长春获得“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

2008年,12月25日长春荣获“国家卫生城”。

2010年,长春获得“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

2011年,长春获得“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荣。

2011年,长春被评为国家文明城市。

论语中有关仁和礼的句子,配上译文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弱水处,一瓢苦,惹的清肠断

桥上盼,孟婆影,佝偻褴褛弯

今日去,他朝归,梦憔悴

银丝发,耳鬓磨,汤药借情穿

世间无数多情种,泪洒相思境况同。

怎奈姻缘天注定,情丝常断太虚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变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喜欢的古诗词之一多情篇

陌上风轻 发表于 2007-5-1 0:25:00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杨柳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长相思

春日游,杏花插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浣(huan 换)溪沙 周邦彦(宋)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遏(e 饿)金门 冯延巳(si 四) (南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o 第二声)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鹊桥仙 秦观(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蝶恋花 晏殊

槛(kan 砍)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jian 尖)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锦瑟 李商隐(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看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错字)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柳永(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剪梅 李清照(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怨情 李白(唐)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秋蒲歌.十五 李白(唐)

白发三千丈,愁缘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浪淘沙 董元恺(清)

新月一弓弯,乌鹊桥环,云 缥缈度银弯.

天上恐无莲漏滴,忘却更残.

莫为见时难,锦泪潸潸(shan 山),有人犹自独凭阑.

如果一年真一度,还胜人间.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蝶恋花 苏轼(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无题(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鹊桥仙(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醉花阴(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木兰花 晏殊(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临江仙 晏几道(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温庭筠(唐)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赠婢 唐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遣悲怀叁首之二 唐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无题二首之二 唐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叁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走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声波小

遗怀 唐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望江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金缕衣 唐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菩萨蛮 南唐 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长命女 五代 冯延巳

春日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叁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叁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长相见

蝶恋花 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幕无重数

玉勒雕安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叁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楼春 宋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阙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浪淘沙 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 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谁人说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西江月 宋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司马相如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南国有佳人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芷(应该是一个三点水,一个止)

时俗薄红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西方有佳人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副纤罗衣,左右配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宵间,挥袖凌虚翔。

飘飘恍惚中,流盼顾我傍。

庄子提出的修养方法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说纷纷,莫衷一是。事实上,仁固然是孔子的发现,但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我们又不妨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或即是孔子未曾明言的独特的人性观。

关键词:孔子 仁礼相成 动态 人性观

孔子的学说,当时深得其心的弟子颜渊已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论语·子罕》以下引《论语》只出篇名),不同的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已有差异。孔子卒后,关于孔子学说的真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千多年来,解释孔子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孔子的思想却不仅没有因此而变得清晰明朗起来,相反,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难以把握了。不过,在众多不同的解释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为大家所一致认同的东西,这就是仁和礼。尽管人们对仁和礼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仍有不同意见,但几乎无人否认,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的两个概念。

一、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1)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候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方面,有识之士鉴于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竭力强调以礼治国的重要性,认为礼是“国之基”,“人之干”,“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左传》昭公五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一股颇具规模的礼治思潮蔚然兴起。另一方面,那些越位逾分的大夫和陪臣,为了巩固其已经获得的地位权力,满足其高高在上的虚荣心,也需要用礼乐来文饰自己。他们除了自己亲自学习礼乐知识外,还重用一些懂得礼乐知识的人。掌握一定的礼乐文化知识成为当时一般士人入仕为官的一条捷径。如此一来,学习和研究礼乐文化竟成为一时的社会热门(关于春秋时期礼治思潮的兴起和学礼之风的盛行,吴龙辉博士有较详细的论述(2)。孔子生逢春秋末世,自然受这种风气的影响。据说他小时候做游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摹仿大人作礼仪演习,大概就与这种风气的影响有关。长大以后,孔子凭着“好学不厌”的精神,敏求善思,终于成为一位名闻当时的礼乐文化大师。他设坛收徒,不仅很多普通人来向他学习,而且一些贵族人物也经常来向他学习,请教各种礼乐知识。

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易使”(《宪问》),“上好礼,莫敢不敬”(《子路》)。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但孔子对于礼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说: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孔子的意思是说,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那 么,这个更本质的内涵是什么呢?《论语·阳货》中的一段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很珍贵的启示: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孔子的心目中,三年之丧这一礼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一种形式,实际上,它是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恰当的方式。一个真正热爱和怀念父母的人,会自觉地遵守这一规定,否则便于心难安。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孔子称之为仁。仁既是礼所由生的内在根据,也是人们自觉守礼的内在动力。只有仁发于心,则行才能合于礼,仁心不动,礼就失去了根据,变成一堆毫无意义的虚文。既然是虚文,当然就可以随意改动,也可以随意废弃了。宰我欲改三年丧制,孔子便斥之为“不仁”,原因即在于此。由此可见,所谓礼的本质内涵不是别的,正是仁。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的确,为人而不仁,如何能理解礼乐制度的本质内涵呢?不能理解其本质内涵,又如何能尊重其仪文形式呢?

毫无疑问,在孔子的心目中,仁显然超越礼而具有先决性的意义和价值。《论语·八佾》如下一段记载,可以证明这一点: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曰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冯友兰解释此段说:“子夏以‘绘事后素’而悟及‘礼后’,盖人必有真性情,然后可以行礼,犹美女先有巧笑美目,然后可施脂粉也。否则礼为虚伪形式,非惟不足贵,且亦可贱矣。”又说:“不仁之人,无真性情,虽行礼乐之文,适足增其虚伪耳。”(3)冯友兰用“人必有真性情,然后可以行礼”来释“礼后”,可以说十分恰当独到。所谓“真性情”,即是根之于心、流露于外的仁心、仁性。由此可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对于礼的优先性和决定性的地位,的确是无可怀疑的。

必须注意,孔子并没有因为仁的发现而贬低或轻视礼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规范价值,相反,恰恰是仁的发现为礼的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礼既然是仁心外化的必然表现,那么只要是人,如果他内心还有一点真性情,如果他不想泯灭这点真性情而沦为禽兽的话,那么他就应该而且必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范,否则,他就是“不仁”。这样,本来是仁心外化的礼,最终却反过来成为判别一个人仁还是不仁的标准。由此可见,仁虽然超越礼而对礼的生成和践履具有先决性的意义和价值,但它并未取代礼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价值。相反,当孔子把礼深深地植根于仁的基础上之后,礼作为支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其合理性、权威性、必要性、重要性,都被更加有力地确认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属于心性范畴的仁还为礼的永恒性奠定了基础。世道会变,但人之为人本诸自然的一些基本性情不会变(如亲情、友情、恻隐之情等等),与这些性情相适应的一些人类行为的基本规范也不会变。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荀子·天论》)董仲舒也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三策》,见《汉书·董仲舒传》)这些话人们往往只道其荒谬的一面,而未见其合理的一面。如果能从儒家心性论的角度去审视,则这些话未尝没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换言之,礼的合理性、权威性、永恒性在儒家那里不是凭空确立的,而是有其心性的基础。事实上,从本诸自然的人之常情出发来论证传统礼义道德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这是自孔子以至当代新儒家一脉相传的家法。可以说,由孔子创立的儒家仁学,自始至终都担负着为传统礼义辩护的理论使命。

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3)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如果说,礼是孔子归本三代、述古得来的话,那么作为礼之根本的仁,则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仁基一立,本诸三代的礼乐制度,在三代礼乐秩序这一现实的根基崩解之后,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生长点”(1)。在这个“生长点”上,三代礼乐这颗数千年历史孕育而成的文化的,经孔子亲手撷、点播,又重新生根发芽。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确实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大哉仁!大哉孔子!

二、仁、礼相成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面,仁和礼实在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混然一体,而非毫不相干、各自独存。它们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如果说,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的话,那么礼便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其本质的唯一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孔孟都曾把礼比喻为出入房屋所必经的门户。孔子说: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孟子说: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孟子·万章下》)

以礼为门,这个比喻形象而又恰切,准确地反映出礼在孔子和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一个人,除非自甘堕落做那见不得人的“穿窬”者(《阳货》),否则,便不能出不由户,也不能行不由礼。只有经过礼这道门,人才能实现其人之为人的本质,或者说,只有经过礼这道门,仁才能由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的德行。而只有当仁由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的德行时,它才能成为一种真正完美的人格。孔子教人“成仁”、“成人”,实际上就是引导人们将其潜在的德性经由礼的规范和约束,在实践中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可以说,离开礼,别无其他“成仁”、“成人”的门路。《论语·宪问》篇载子路问孔子“成人”之道,孔子即回答说: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卡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可见,“文之以礼乐”是任何人“成人”的必由之路,少了这一步,即使拥有“知”、“不欲”、“勇”、“艺”等优秀素质,也不可谓之“成人”。孔子还说:

恭而无礼而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看来,一旦失去礼的规范和约束,不仅“成人”无望,而且还会使一些原本可贵的品质走向它们的反面,带来种种弊端,甚至酿成大乱。特别是“勇”,孔子认为“君子道者三”,而“勇者不惧”居其一(《宪问》)。他还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可见,他主张有勇。但“勇而无礼则乱”,“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则盗”(《阳货》)所以,他又明确表示自己“恶勇而无礼者”。其弟子子路以勇武闻名,孔子也很看重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听了很高兴,而孔子却接着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认为子路虽是一个难得的治国之才,但还不是一个仁者:“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也。”(《公冶长》)孔子为什么不以仁许由,原因或不止一条,但子路的“勇而无礼”,恐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孔子认为应“为国以礼”,而子路却总是“其言不让”(《先进》),“野哉由也”是孔子经常训斥子路的话。孔子曾说“事君尽礼”(《八佾》),又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但他认为子路及其另一位弟子冉求都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他们只可以说是有才能的“具臣”,而不能说是“以道”、“尽礼”的“大臣”。尽管他也肯定子路、冉求都不至于跟随着乱臣贼子去做那“弑父与君”的悖逆之事,但从君子人格的完美性上看,由于不能“以道”、“尽礼”,所以总不免有所缺欠。在众多的弟子中,孔子唯一许为“三月不违仁”、并且曾想以衣钵相传的人是颜回。为什么呢?原因也可能不止一条,但颜回对礼的地位和价值有着深刻的体认,深得孔子仁学和礼学的关系之奥秘,或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克己复礼为仁”即是孔子传给颜回的仁学大法。颜回请问其目,孔子又教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十六字诀。颜回听了恍然有悟,恭恭敬敬地谢道:“回虽不敏,请事斯语。”(《颜渊》)后来颜回赞美孔子对他教育的恩德时,用的也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样的话。看来,颜回对礼的体会和践履与孔子许其为仁之间,恐怕有着不小的关联。而礼对孔子“成仁”或“成人”之教的价值及其在孔门儒学中的地位,也由此可以想见了。

从成就完美人格的角度来说,仁可以说是德之质 ,而礼则是德之文,文质须相辅而行,才能成就完美的人格。所以孔子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卫灵公》)

又说: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

总而言之,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依仁成礼,以礼成仁。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仁发于心,才能自觉地遵守礼;也只有依礼而行,才能最终成就仁。这看起来好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是一个矛盾,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前一个仁指的是人之为人本诸自然、根之于心的真性情,而后一个仁则指的是经由礼的规范之后,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了的完美人格。两个仁实际上是同一范畴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型态。换言之,仁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有一个从潜在的德性到经由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人格的过程。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依仁成礼和以礼成仁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恰恰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此我们还可以发现,仁作为一种品德具有内在和外在双重性质。就其根源而言,仁是内在的,就其实现而言,仁是外在的。明白了这一点,则那种关于“《论语》中的‘仁’充满悖论,神秘莫测”,“复杂得使人灰心丧气”的悲叹便似乎可以终止了。(4)

三、由仁礼相成看孔子的人性观

仁礼相辅相成的关系,或者可以这样来比喻:根之于心的性情之仁犹如一块璞玉,虽然蕴含着上好的玉质,但未经雕琢之前,它还不能说是纯美纯善的艺术品。它不仅质朴无文,混沌未开,而且还混合着其它杂质,甚至藏污纳垢。这时,充其量它只是一块上好的玉材而已,既非艺术成品,也就没有多少观赏价值。一块玉材只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才能剔去杂质,尽现文理,成为美仑美奂、赏心悦目的艺术珍品。同样,根之于心的仁要从潜在的德性之真发展为现实的人格之美,也必须经过一番刻磨雕琢的功夫,只不过刻磨雕琢的工具不是刻刀,而是礼。因此,学礼、知礼、视听言动皆不违礼是人们修养成人必不可少的功夫。仁不存于心,礼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仁虽存于心,没有礼的约束和规范,也未必能实现为完美的人格。《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几句话,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而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也必须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也才感到妥帖。

通过上述喻论,我们似可对孔子的人性观有所解悟。有的学者说,孔子对人性未曾有明确的主张,此说似可商榷。仁作为潜在的德性根之于心,其质地美善,但未经礼的雕琢之前,它又非纯美纯善,这就是我们从上述喻论中得出的结论。如此,则似乎可以肯定: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即是孔子的人性观。以此为基础,孔子既确立了仁的自主性地位,又确立了礼的规范性权威。因为人性有善,所以“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因为人性非纯美纯善,所以需要“学礼”、“知礼”,“克己复礼为仁”,“不学礼,无以立”。毫无疑问,如果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果为孔子的人性观,则人在修养成人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有的学者之所以有此看法,主要原因可能即是未能认清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这一独特的人性观。

关于孔子人性观的上述认定,还可以使我们对于从孔子到孟荀之间儒学发展的逻辑线索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事实上,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本恶,恰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孟子就其性美善的一面而言性善,以此为基础,强调“存心养性”,强调道德自觉;荀子则就其人性非纯美纯善的一面而言性恶,强调克己修身,强调礼法规范。看起来矛盾对立、不可调和,事实上却本出一源,都是上承孔子而来。

从仁礼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推论孔子的人性观乃是一个尝试,结论未必恰当,但研究孔子的人性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以子贡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及其与孔子关系的密切,他所“不可得而闻”的,别人恐怕也难得而闻。因此,《论语》所载孔子明确论及人性的话只有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就不奇怪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太相信子贡的话。从《论语》所载内容来看,孔子的确不象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可能与他对人性动态而复杂的特点的深刻体认有关。我们平常说到孩子,往往说:这孩子还小,没定性。就是说这孩子长大后究竟怎么样,还说不准。说不准自然就不好强说。孔子对于人性的态度,可能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如果用查引得的方法,从《论语》中寻找“性”字,然后就此探究孔子的人性观,那一定会空手失望而归,绝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一句“性相近”,并非没有价值,但除了含有后来孟子所揭示的“圣人与我同然者”的意思之外,并未揭示“性”本身的性质内涵。因此,我们不能用查引得的方式去研究孔子的人性观。事实上,孔子有他自己谈论人性的独特方式,如果我们能转换一下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论语》中的有关记载,那么,其中很多并未明言人性如何的话,实际上恰恰蕴含着孔子的人性预设及其对人性的独特体认。比如,当宰我欲改三年之丧而孔子批评他“不仁”时,这正如我们平常指责某某人“没人性”一样,其中正暗含着一个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再如,孔子论“直躬”,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这个“直”实际上就是父子天性的自然流露。天性由中而出,不加伪饰,是为直。孔子很珍视直性,反对不直,认为“人之生也直,枉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直所透露出来的真性情乃是“礼之本”,如父子天性即是孝敬之本。失去了这点天性,什么孝敬什么礼义,统统失去了意义。这点天性乃是善的,或者用王阳明的话说,是照亮人生的“一点灵明”,可贵无比。但是,孔子又说,“直而无礼则绞”。这又说明,直之为性虽然可贵,但若无礼乐文饰节制,也未必即是美德,纵使父子天性也不例外。如果对父母不能“生事之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则单凭一点父子天性,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如此一来,则孔子关于天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必经礼乐规范而后至美至善的思想,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细审上引孔子话语,其间虽无一个性字,但其所论却都是人性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孔子正是从这些各不相同的人性表现方式中,展露出人性动态而又复杂的特点。只要我们转换角度,改变方法,放宽视野,则就不难发现,孔子的人性观绝非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可范围,而是有着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心斋”的修养方法和境界

有关“心斋”的修养方法和境界,庄子是这么说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修养方法,在“一志”的原则下,其步骤为: “耳止”“心止”“气道”“集虚”等修炼之功,亦即聚精会神,而后官能活动渐由“心”的作用来取代,接着心的作用又由清虚之“气”来引导。“唯道集虚”,“道”只能集于清虚之气中,也就是说道集于清虚之气所弥漫的心境中。这清虚而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心斋”的关键在于精神专一,透过静定功夫,引导清虚之气会聚于空明灵觉之心。后人将庄子传“道”的“心斋”方法应用到气功的锻炼上。

从哲学观点来看“心斋”这段话,道、气、心三个重要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值得探讨。而“唯道集虚”这个命题,不仅隐含着“道”具象化为“气”,并且在老庄文献中首次出现道心合一的思想观念。同时我们从“心斋”这段话中,很容易联想到战国时代南北道家诸多观点的相通之处。

“心斋”修养方法,最紧要的是心神专注,其进程只简要地这么提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些乍读起来有些玄虚,其实它们是可以被经验或体验到的,那就是从耳目官能的感知作用,到心的统辖功能,而后到气的运行,循序而进,层层提升。以此,所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乃是由“耳”的感官知觉提升到更具主宰地位的“心”来领会;接着说“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则是进一步由个体生命最具主导功能的“心”提升到作为万物生命根源的“气”来引导。

在庄子观念中,气是宇宙万物的生命力,宇宙间各类生命都是“气”的流转与寓形。庄子言“气”,从不同的语境来看,在哲学范畴中可以概分为两类,一般多以气为构成万有生命的始基元素,但有时则又将始基元素的气提升为精神气质、精神状态乃至精神境界。

“听之以气”之后,庄子归结地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里的“气”,即是指空明的心境或清虚的精神境界。所谓“虚而待物”,即是说空明之心乃能涵容万物,有如苏东坡所说:“空故纳万境”。而“唯道集虚”,正是说“道”会集于空明灵觉的心境。

庄子有关“心斋”的学说,一共只有46个字,而其中蕴含着的意趣和哲理却一直为后人所引申,而庄子的突出心神作用及其气论,对后代文艺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代学人中,徐复观先生对以“心斋”为核心的庄子心学所作出的评价,最引人关注。他认为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而且历史上的大艺术家所把握到的精神境界,常不期然而然地都是庄子、玄学的境界。下面再对庄子“心斋”有关的心(“神”)、气、道等概念在文化史上的意义,作几点解说。

在古典哲学中,形、神、气三者并提而论,首出于此。这三者关系, 《淮南子·原道训》说得较分明:“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也。”

在形、心对举中,庄子在心“内”形“外”、心主形从的思维中,为了肯定心神的作用,常突出“神”的概念,如谓“神遇”“神行”“神动”。“精神”也是庄子所首创的概念,如谓“精神四达并流”“澡雪而精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美学、艺术上著名的传神说、神韵说,莫不渊源于庄子神贵于形或以神统形的思想。

在绘画美学上,由顾恺之的“传神”到谢赫的“气韵生动”这一条重要的思想线索,也与庄学精神有所联系。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论:“气韵观念之出现,系以庄学为背景。庄学的清、虚、玄、远,实系‘韵’的性格,‘韵’的内容;中国画的主流,始终是在庄学精神中发展。”

在文学理论上,从曹丕的文气说(“文以气为主”)到陆机的《文赋》,把庄子的悟道心境引入文学理论,用来说明创作构思开始时必具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况与‘心斋’在排除任何杂念的干扰,归于虚静上是相同的。”

《人间世》说到“心斋”之后,还有一段论说的文字,意谓“心斋”能使心灵通过修养工夫达到“虚室生白”那种空明的境界。这空明的觉心能使“耳目内通”,能感化万物。这段话是这么说的:“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这段话另有一番意趣,所谓观照那空明心境的“瞻阕”、所谓福善之事止于凝静之心的“止止”、所谓耳目感官通向心灵深处的“耳目内通”,都是“内视”的提法。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 “内视”之说首出于此。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所谓“寂然凝虑”,可说如“心斋”之内视;而“视通万里”,则如坐忘之“同于大通”。

“坐忘”,个体生命通向宇宙生命

“心斋”的工夫,开辟自我的内在精神领域;“坐忘”的工夫,则由个我走向宇宙的大我。有关“坐忘”的修养方法及其意境,在《大宗师》中又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寓言来表述的,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像是《大宗师》 “坐忘”的前奏。子綦最后达到忘我之境——所谓“吾丧我”的“吾”,犹如“坐忘”所达到的“大通”境界;而“丧我”,则犹如“坐忘”中超越形躯与心智(离形去知)的步骤。而《逍遥游》中的“无功”“无名”“无己”,其超越身外的功名(无功、无名),一如“丧我”,亦如“忘礼乐”“忘仁义”,其无我境界的至人(至人无己),亦正是达到“同于大通”、臻于“天地与我并生”的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

“坐忘”提示人的精神通往无限广大的生命境界。如何达到“大通”的道境,这里指出了三个主要的进程:首先是心境上求超越外在的规范(忘礼乐),其次求超越内在的规范(忘仁义),再则求破除身心内外的束缚(离形去知)。可见“坐忘”的修养方法,要在超功利、超道德,超越自己的耳目心意的束缚,而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坐忘”中最基本的范畴“忘”以及“同于大通”“化则无常”等命题,为理解“坐忘”说的关键语词。此外,一如“心斋”说中的“虚”“静”,亦为修养工夫中不可或缺的观念。下面分几个方面进一步解说“坐忘”说的涵义。

“坐忘”中的虚静工夫

“坐忘”是通过“静”定的工夫渐次净化心灵,使之达于如“心斋”之“虚”境。“坐忘”的“虚”“静”,源于老子的“致虚”“守静”。老子言“虚”,自道体与天地之状,以至主体心境,如谓:“道体是虚状的,而作用却不穷尽。” 并谓天地之间,犹如风箱,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要人破除成见,使心胸开阔,晓喻人们要虚怀若谷。

庄子则更在主体心境上推进“虚”的意涵,在《齐物论》中他生动地以大地“众窍为虚”而形成万窍怒呺的景象,来形容在思想自由的时代环境中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在《人间世》中,庄子又从身心的修养工夫(心斋),提出“唯道集虚”“虚室生白”等描述精神境界的重要命题。

庄子学派还将“虚”与动静观念连结起来,如《天道》云:“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庄子言“虚”有涤除贪欲与成见的意涵,但更重要的是强调主体心境的灵动涵容的积极作用。庄子用“天府”“灵府”来形容“虚”心,前者形容心灵涵量广大,后者形容心灵生机蓬勃。《庄子》内篇言“虚”不言“静”,但“坐忘”之坐姿已含静定工夫。犹如《大宗师》另一词语:“撄宁”——在万物纷繁变化的烦扰中保持内心的安宁。

“忘”境,安适足意的心境

“坐忘”说中, “忘”字为庄学之特殊用语,主要出现在《大宗师》《达生》及《外物》等篇。除“坐忘”外,各篇还出现诸多流传千古的成语,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以生、两忘而化其道、忘适之适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得意忘言等等。李白诗中所描绘的“陶然共忘机”,正是庄子笔下达于安适足意、自由无碍的心境。

作为庄子特殊用语的“忘”,即是安适而不执滞的心境之写照,如《达生》所谓“心之适也”。由于“忘”在庄子心学中具有特殊意义,因而我们除了从《庄子》中有关议题整体把握它的用意,更要从《大宗师》等内篇的脉络意义来理解“坐忘”的意涵。

“忘”的意境,在《庄子》中首次出现于《齐物论》:“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我们首先要从这句话的语境意义来理解,理解它的语境意义之后,会发现《齐物论》所说的“忘年忘义”而“振于无竟”,和《大宗师》坐忘中的“忘礼乐”“忘仁义”而“同于大通”是相通的。

《齐物论》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的语境意义大致是这样的:“成心”所导致的是非然否之辨,既然得不出定论,还不如顺任事物的本然情状,遵循着事物的变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如此精神不至于为劳神累心的争辩所困蔽。在这一语义脉络下, 《齐物论》提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意思是说:心神若能从主观争辩的观念囚笼中超拔出来,忘却是非对待,遨游于无穷的境域,这样就能把自己寄寓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此处所谓“振于无竟”“寓诸无竟”,与《大宗师》坐忘所达到的“同于大通”之境,正相对应。“大通”就是大道,道的境界也就是自由的境界。

《庄子》论“忘”最多的一篇是《大宗师》,全篇共16见。《大宗师》以“忘”来描绘人生达于安适自在的精神境界,开启了外杂篇,如《达生》《外物》)对“忘”的意境之阐述。这里举《大宗师》最为人所道的一则论述,以使我们较全面地理解“坐忘”说中的意境: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两忘而化其道,如今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在这段论说中,庄子起笔就呈现一个自然灾变的景象:泉水干涸,池塘枯竭,鱼儿一起困处在陆地上,相互嘘吸湿气,相互吐出唾沫。庄子借鱼来描绘人间的困境以及困境中相互救助的情景。然而“相濡以沫”之处困,毕竟还不如彼此“相忘于江湖”,人间的道理和自然界的法则毕竟是相通的。所以说与其是非相争、互不相让,倒不如用大道来化除彼此的争执对立——“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于此,鱼在自然界的三种情境,即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正反映着人间世的几种现象和意境:一是所谓“誉尧而非桀”,亦即《秋水》所说:“自贵而相贱”“自然而相非”;二是在对立争执中,订定仁义礼法以相互规范,这一层次好比鱼“相处于陆”,如《大宗师》中所说:“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这一层次好比鱼“相濡以沫”;三是“两忘而化其道”,有如鱼儿“相忘于江湖”。

由是观之, “坐忘”中的颜回曰“忘礼乐”“忘仁义”,其所“忘”正如同《骈拇》所说:“屈折礼乐,呴俞仁义……此失其常然。”所谓“失其常然”,就像鱼失水而处“相濡以沫”之境。

从《大宗师》乃至《庄子》的整体来看,作为庄子心学中的特殊语词, “忘”并不只是否定意义,它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涵,其逆向作用在于破除束缚,摆脱困境;其正向作用在于使精神超越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两忘而化其道”,物我两忘而融合在道的境界中,这也正是“坐忘”工夫而达于“同于大通”的最高境界。而“忘”与“化”,也正是心灵活动达到“大通”之境的重要通道;“忘”为与外界融合而无心, “化”则参与大化流行而安于变化。“坐忘”章最后说道:物我一体没有偏私,参与大化流行就不偏执, “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这正是“大通”境界的写照。

要之, “心斋”着重写心境之“虚”, “坐忘”则写心境之“通”。“心斋”使耳目“内通”,开阔人的内在精神,陶冶人的内在本质;“坐忘”则挥发着人的丰富想象力,游心于无穷之境。诚如前引刘勰《文心雕龙》所云:“寂然凝虑,私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心斋”之“寂然凝虑”与“坐忘”之“视通万里”,使庄子心学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心灵境界。